粮食烘干机卖空了

日期:2025-10-24 16:51:52 / 人气:8



今年自9月以来,北方多省遭遇罕见秋雨,平均降水量创下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这不仅让农作物面临严重威胁,也使得粮食烘干机的需求急剧增加,市场上烘干机供不应求。

烘干机市场:供不应求

企业生产压力大

中联重科作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为应对今年秋雨,国庆期间召开保供会,决定增加一倍工人,将每天生产量从15台提升到30台,但订单仍源源不断,机器刚下生产线就被送走,库房无库存。另一家头部企业安徽正阳科技,今年粮食烘干机销量同比已增长40%,销售负责人在北方多省奔走,10月12日从安徽六安出发前往北京,一路上全是阴雨或大雨。

需求迫切的原因

今年北方秋雨连绵,打破了以往秋高气爽的常态。山西长治屯留区上村镇的乔强,看到周边地里积水成洼,地面连续一个多月都是湿的,这是他出生40多年来首次遇到。河南商丘农民陈星宇家10多亩玉米地大部分积水,玉米像种在稻田里,10月16日他站在泥水里掰玉米,不少玉米已发霉。湖北、淮河地区的部分水稻倒伏田间,收割后无处晾晒,堆积起来出现酒糟味。玉米和水稻分别是中国第一、第二大粮食作物,这场撞上秋收的连绵阴雨,让农民对烘干机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农民困境:秋雨成灾

天气异常影响收成

陈星宇表示,家乡已下了快两个月的雨,玉米地积水过深,往年使用的收割机开不进去,只能租用履带式收割机,租赁费每亩地要120元,比普通收割机贵不少。玉米收割回家后,往年晴朗天气时,玉米棒子可装进有透气孔的袋子或放在铁丝网搭建的玉米囤上晾晒,但今年多雨,这种方法易让玉米发霉、长芽。当玉米含水量超过14%时,就有霉菌生长风险,且含水量越高发霉速度越快,今年部分玉米含水量已达40%,他估计自家玉米发霉率将近70%。一些农民为解决霉变问题,对玉米进行“火疗”,但可能导致玉米发芽。

种植成本与收益困境

陈星宇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玉米种子要80元,一袋化肥150元,机器播种30元,履带收割机120元,从田里运到家的车费30元,不算人工费,成本至少410元。今年玉米收成不好,一亩地只能收七八百斤,算下来价格在6角以上才能回本,而湿粮收购价格只有5角,所以他没选择将潮湿的玉米直接卖给粮食收购商。此外,今年夏天商丘还遭遇大雨,河涨满水,村子被淹一半,玉米未出穗就倒在地上,农民种地面临诸多困难。

烘干中心:忙碌与缺口

烘干机需求大增

在河南南部从事烘干机销售的刘艳,十多天没好好睡觉,每天在各个烘干中心间奔波,每小时都有电话咨询烘干机购买及安装事宜。她看到无处晾晒的水稻结成团发芽、散发酒糟味,花生泡在地里,种植户无奈放弃。购买烘干机的多是粮食收购商或种植大户,他们依托烘干机建设的粮食烘干场所被称为烘干中心。往年农户不舍得卖湿粮,今年不少农户不得不将湿粮卖出,粮商为解决储存和转卖问题,必须配置烘干机。

烘干机供应不足

很多种植大户将水稻运到烘干中心代烘干,但烘干机数量还是不够用。在山东菏泽成武县九女集镇步楼村,支部书记步真奎个人出资近100万元建了一个烘干中心,烘干机每次处理量40吨,自9月28日以来24小时运转,仍有不少种植户排队。对于村里小种植户,因烘干机处理量限制,步真奎无法代烘,只能提供粮食收购服务。山西长治的乔强也面临类似情况,他的烘干机24小时工作,7个人轮班作业,他每天基本只睡2 - 3小时,但仍有很多粮食只能卖给酒精厂。

市场趋势:南北差异与调整

南北需求不同

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公司全球研发中心烘干工程研究所所长方增强认为,烘干机是增量市场,国内粮食机械烘干率不断上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应急需求增加。近两年中联重科烘干机销量增长快,年销量从2023年的1650台增长至2025年的近3000台。目前烘干机在南方销售量趋于稳定,南方主要烘水稻,前几年已制备到一定体量;北方需求量增大明显,主要用于烘玉米和小麦,缺口较大,今年秋雨影响下尤为突出。

种植制度或调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大玮解释,今年副热带高压提前向北移且北扩明显,导致北方夏季干旱、秋季阴雨连绵。气候带整体向北扩,水汽更易到北方,北方洪涝、南方伏旱可能增加。他认为农业要适应气候变化,作物种植制度和栽培管理技术需调整。中国种植区划制度按过去平均气候状况制定,过去几十年虽有调整,但主要是品种和播种期改变。未来北方水资源能保证的地区,在低洼地可能恢复一部分水稻种植。

作者:星辉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星辉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