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取消“仅退款”政策:美妆行业的转折与挑战
日期:2025-05-12 21:12:48 / 人气:21
一、政策调整:从“平台兜底”到“商家自主”
规则变革的核心
取消“仅退款”:淘宝、抖音、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宣布取消“仅退款”功能,改为“退款”和“退货退款”两种模式,平台不再强制介入退款流程,交由商家与消费者协商处理。
调整背景:拼多多2021年首创“仅退款”以提升转化率,但滥用导致商家退货率激增、恶意薅羊毛现象泛滥,最终引发行业反弹。
商家话语权提升

自主处理权:商家可自行判断是否同意仅退款申请,例如通过协商要求退货、赠送试用装或部分补偿。
平台角色转变:仅保留对“司法曝光”或“舆论事件”的干预权,日常纠纷由商家主导解决。
二、行业影响:美妆商家的“减负”与“新挑战”
短期利好:退货率下降
数据验证:部分国货品牌反馈,调整后“仅退款”申请量减少30%-50%,如某品牌月均仅退款单从100+降至不足100单。
成本优化:减少恶意退货导致的物流、包装损耗,部分商家将节省成本投入产品研发(如冰泉品牌优化供应链,包装破损率下降)。
长期隐忧:运营压力加剧
人工成本上升:商家需投入更多人力处理协商退款,青蛙王子引入AI客服但仍需人工复核,运营团队压力增大。
羊毛党升级套路:消费者通过“分账号退货”“试用装调包”等新手段规避规则,商家防不胜防(如某品牌发现同一退货单号跨平台使用)。
三、消费者与平台:博弈中的平衡
消费者体验分化
权益缩水争议:部分用户认为平台“偏袒商家”,如抖音用户投诉“退货退款流程繁琐,不如仅退款便捷”。
理性消费回归:部分消费者转向更谨慎下单,减少冲动购买,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平台责任再定义
规则透明化:京东、淘宝明确公示售后流程,减少“暗箱操作”空间;抖音加强审核,对虚假退货账号封禁。
技术赋能:平台推出“纠纷智能仲裁系统”,通过AI分析商品描述、聊天记录辅助商家决策。
四、未来趋势:构建“三方共赢”生态
商家策略升级
服务差异化:头部品牌通过赠试用装、延长售后周期(如珀莱雅“过敏无忧退”)提升用户粘性。
数据反哺生产:分析退货原因优化产品设计(如包装易损问题改进),将客诉转化为产品迭代动力。
政策与技术协同
行业黑名单机制:平台计划共享恶意用户数据,联合打击跨平台薅羊毛行为。
区块链存证:引入商品溯源技术,解决“调包退货”举证难题(如京东试点“智臻链”防伪系统)。
消费者教育强化
平台规则科普:通过短视频、直播普及“退货退款”与“仅退款”区别,减少误解。
信用体系建设:对恶意退货用户降低信用评分,限制其优惠权益。
五、争议与反思:政策是否“矫枉过正”?
中小商家困境
资源不对等:缺乏大品牌的客服与法务团队,中小商家在协商中处于劣势,部分表示“被迫妥协”。
行业集中度风险:头部品牌或借机挤压中小商家生存空间,加剧行业马太效应。
政策执行尺度
“恶意”的界定模糊:平台对“恶意退货”的判定标准不一,商家申诉成功率仍低于30%。
地区差异:一线城市消费者维权意识强,三四线城市规则执行力度参差不齐。
作者:星辉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电商平台取消“仅退款”政策:美...05-12
- 巨人妈妈面包的「低价烘焙革命」...05-12
- 昔日“底妆第一”的陨落:幸美股...05-12
- 五一档退回十年前,中国电影走到...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