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HyperCard:塑造现代世界的“理想工具”

日期:2025-11-19 19:46:00 / 人气:9



未来最好的科技产品应该像三样事物:1. 自然(nature)、2. 魔法(magic)、3. 游玩(play),“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皆与自然无异”,“神经网络计算让许多事物的显现变得像一种魔法体验”,“我们终将做回孩子,对待我们最喜爱的事物像是深度的游玩。”这是近期常被分享的思考。科技历史中存在许多落满灰尘的角落,它们塑造了现代世界与人性,却鲜为人知。苹果1987年推出的HyperCard便是如此——它不是编程语言,却启发了无数软件工程师的思维模式,甚至影响了万维网的诞生,最终在完成历史使命后悄然退场。

11月13日,凯文·凯利发推文提及,他当年便谈论过HyperCard,如今仍认为它在诸多方面优于后来的万维网“模式”,尤其是它让孩子与工程师能做同样的事,是民主化的创造力工具。这种超越软件本身的“理想工具”,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愿景,也印证了工具并非皆为中性。其“卡片堆栈”的动态可编程环境,或许更适配未来人机协作的AI训练。从历史中汲取灵感,既是唤醒“孩童之心”,也是为了未来的孩子。(PS:有人开发了HyperCard模拟器,可访问hcsimulator.com体验)

一、HyperCard:麦金塔的“创造力积木”

1984年麦金塔电脑发布,但直到1987年HyperCard的推出,其开创性潜力才真正释放。开发者比尔·阿特金森称它是“用来搭建应用程序的积木套装”——用户无需专业编程经验,就能通过“卡片堆栈”(stacks)创作软件。每个“堆栈”类似原始形态的“网页”,存在于单台电脑中,每张“卡片”(card)可包含文字、图像、交互按钮,并能与其他卡片链接。

普通用户(非程序员)创作交互式软件的门槛几乎为零:通过菜单和图形化界面即可添加按钮、文字、图片,甚至用友好易读的HyperTalk语言编写简单代码,让元素协同运作。从储存链接信息的小项目,到管理库存、运营公司、创作互动故事、开发教育软件(如外太空、恐龙主题交互卡片),再到制作经典游戏《Myst(神秘岛)》,HyperCard的创造力边界不断拓展。更令人惊叹的是,吉隆坡双子塔的部分照明系统,也曾由它控制。

二、超越工具:“低门槛与高天花板”的理念践行

阿特金森将HyperCard视为“在程序员的祭司阶层与Macintosh鼠标点击用户间搭建桥梁的努力”,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从未在“易用性”与“创造力”间妥协,凝聚着激发创造力的计算能力。计算机科学家西摩·派普特提出的“低门槛与高天花板(low floors, high ceilings)”理念,在HyperCard上得到完美体现:既容易上手,又拥有无限开放潜能,为初学者留入口,为专家留天空。

它成为无数人进入编程世界的大门,启迪了整整一代软件开发者的计算思维。维基百科底层技术的原始“维基”软件开发者、多位当代苹果工程师、儿童编程工具Hopscotch联合创始人萨曼莎·约翰,都直言从HyperCard中获得灵感。可以说,HyperCard是麦金塔电脑生成性与创造力的极致体现。

三、遗产与缺失:从HyperCard到“无代码”浪潮

HyperCard在1998年停止更新,2004年被苹果正式下架。此后计算机世界发生根本改变,却留下巨大空白:普通人日常使用科技时,常会想到需要一些小工具、小应用,但这些项目难获风投青睐,非程序员又难以实现,只能被迫放弃。如今能让普通用户摆脱“被动终端使用者”角色的软件,最典型的是Microsoft Excel——非程序员用它构建复杂模型、做数据分析,但我们理应拥有更好的工具。

改变正在发生。“终端用户编程(end-user programming)”或“无代码(no-code)”软件逐渐兴起:Bubble用可视化方式构建网页应用,Webflow简化网站创建,IFTTT和Zapier组合网络工具实现自动化流程,Glitch(原名为HyperDev,暗示灵感来源)让用户轻松构建分享网页项目,儿童编程工具Scratch则将开放式创造理念带入启蒙教育。尽管这些工具多偏向特定用途,距离“低门槛与高上限兼备”仍有差距,但已能嗅到HyperCard的承诺与气息。

四、重拾HyperCard精神:为所有人的创造力沙盒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信息学系人类学家Bonnie Nardi指出,HyperCard最重要的遗产,是让普通用户编程变得正常化。上世纪80年代,编程语言Logo的广告曾写道:“Logo常被称为儿童语言,就像英语是儿童语言一样,这不妨碍它成为诗人、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语言。”

我们理应追求这样一种强大的软件“元工具”与沙盒环境:无论你是诗人、科学家、哲学家还是孩子,都能在其中玩耍、快速原型化想法,并在过程中学习世界。在AI与创造力交织的当下,重新找回HyperCard式的感觉,或许正是开启下一代人机协作的关键。

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uk/future/article/20190722-the-apple-software-that-inspired-the-interne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范阳,作者:范阳,原文作者:Samuel Arbesman

作者:星辉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星辉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