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龙华到福田上班,我坐高铁通勤:宁愿多花10元,不想再挤4号线
日期:2025-11-09 15:20:50 / 人气:3

在大湾区,高铁通勤早已不是新鲜事。
无数深圳人如候鸟般居住在周边城市,坚持用高铁连接深圳与香港、惠州、广州。这些跨市通勤族,已经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现在,高铁通勤的新大陆出现了,不仅仅是跨市,就连跨区,深圳人也要坐高铁。上班族们用精准到分钟的高铁时刻表,取代了拥挤地铁中的煎熬等待。
光明城站-福田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坪山站-深圳北站,他们手持高铁次卡,用单程10-18元、8-21分钟的优势,将高铁坐成了地铁。
在飞驰但是有固定软座的车厢里,他们不仅节省了时间,更找回了通勤的尊严。
0 1
天选跨区高铁通勤人
在高铁站两端居住工作
林华虽算不上高铁通勤的先锋,但算得上是少数。
每当他和同事说起,自己每天从龙华坐高铁到深圳上班时,对面总是一番诧异:“这么近,你坐高铁?进站候车、出高铁不浪费时间吗?”
他报以微笑,这是他自己挖掘的宝藏路线,对他而言,不仅省时省力,还更加舒适,让他上班都更有精力了。
每天早晨8:20,当大多数人还在拥挤的地铁上挣扎时,林华坐上家门口的公交,仅三个站的距离,不到10分钟,便进站到深圳北高铁站。
和坐地铁唯一的不同是,他需要控制好提前15分钟到检票口。如无意外,他会坐上8:42那班高铁,只需要8分钟,就能从深圳北到福田站。
8:50,他从福田站出站,走到公司,还不到9点,刚好打卡上班。
三站公交、八分钟高铁,全程半小时有座位,这条行云流水的通勤路线,是他精心设计的“生活仪式感”。
“通勤不应该是一场战争”,林华感慨道。他至今记得那些个在地铁4号线换乘时,被人流推着走的清晨。
“挤不上车,上车也是硬挤,中途还得换乘两次。每换乘一次,就要等几分钟地铁,再重新体验一次‘夹肉饼’的感觉,非常崩溃。”
那种失去对身体控制的无力感,让他下定决心寻找更好的通勤方式。
下班后,他按照上午的路线折返。18:30下班,他悠哉游哉地走到高铁站,坐上18:51的高铁,18:59便能到深圳北。
这样一天下来,他的高铁费是20元,比起此前坐地铁,多了一倍的支出,但他认为,一杯奶茶钱能换来这么舒服的体验,完全值得。
陌陌的公司同样位于福田高铁站周边,她住在光明,离光明城站较近。每天上午她和好友一起拼的士到高铁站,只需要15分钟,人均8元。
到达高铁站后,她坐上全程21分钟的高铁,出福田站再步行10分钟,便能到公司打卡。
这么一趟下来,单程费用18元,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比起地铁通勤,节省了近半小时,而且高铁时间固定,无需等待,座位固定,不必拥挤。
然而,下班时段从福田回到光明城站的高铁,只有两个班次。她18点下班,班次17:35太早,18:40却太晚,时间协调不来,她只能坐回地铁。
地铁则全程1.5小时,几乎没有座位,但她没有办法,房子买在光明,只能用身体的疲惫换取回家的宝贵时间。
和陌陌一样,两年前陈点在光明买了房,当时只考虑光明区的环境好,住进来才发现,地铁通勤太久了。
他每天早上打车20分钟到地铁站,坐1个小时地铁到公司,全程1小时20分钟,花费20元。
换成高铁通勤后,他单程节省了40分钟,车费也更低了一些,他也养成了一个固定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一年半。
但高铁也有一个缺点,班次常常会有变动,有时会延误,有时会取消。一旦临时变动,他就面临迟到的风险。
0 2
高铁换乘地铁
拯救光明-南山上班族
在跨区高铁通勤大军中,一群更懂得""混搭""通勤的上班族正在崛起,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高铁尚未触及的深圳其他区,比如南山。
他们计算着如何“混搭”节省时间,避开人流,比如高铁+地铁,或者高铁+公交。陈彬选择的是高铁+地铁,从光明到南山西丽。
在发现高铁通勤之前,他的路线是从家出发,坐6号线到深圳北站,再转乘5号线到西丽。但6号线的早高峰人流堪称恐怖,总是要等好几趟才能挤上去。
直到3个月前,他偶然试坐了一遍高铁从光明城站到深圳北站,再换乘地铁,发现虽然时间上相差无几,但是坐起来更加自在。
“6号线人太多,那就用高铁绕过最拥挤的区间。从光明城站坐高铁到深圳北站,只需要15分钟,高铁上人也不多,进站很快,排队很快,上车也很快。”
对他而言,高铁那15分钟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心理状态的过渡带。
“在地铁里,人像是被运输的货物;在高铁上,才是被服务的旅客。”多付出的票价,他买来的是身心愉悦。
俏俏的经历则更具代表性,道出了很多“新”光明人的心声——房子都住进来了,承诺的地铁还遥遥无期。
三年前,她选择了住进光明的公租房,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规划中的13号线延期,让她的“光明-南山”通勤路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她在南山生态科技园上班,目前光明仅有的6号线没有直达,而几乎直达的13号线北延段一直迟迟没有开通。
“13号线北延段,在我这里一次次上演着‘狼来了’的戏码”,她无奈。
这两年,她怀孕生子,也曾考虑过换一份工作,缩短通勤距离,将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夺回来。但即使把要求降低至光明、双休、工资比现在低,依然没找到心仪的工作。
上班通勤,她偶尔乘坐公司的班车。她在家楼下便可搭乘,6:50发车,8:10到公司,而公司的上班时间是上午9:00到18:30,对她来说有些早。
更多的时候,她选择高铁换乘地铁——7:45出门,坐上8:11光明城到福田的高铁,之后换乘地铁11号线,8:55到达南山科技生态园。
然而,下班后,大多数时候,她赶不上最迟的高铁班次,只能乘坐地铁回家,到家已是晚上的20:30。漫长通勤路,消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她对生活的热情。
部分时候,为了赶上18:40的末班高铁,她向领导请假,提前半小时下班,赶上高铁,就能在19:20到家,比坐地铁提前了近一个小时。
作为一个一岁孩子的母亲,俏俏在通勤选择上有着更深层的考量。这一小时的差距,意味着能否陪孩子吃饭、给他讲故事、哄他入睡。
“每个母亲都懂得这一小时的价值。”说这话时,她眼中闪着泪光。
她的通勤困境也折射出深圳上班族的一个侧面——住房压力迫使年轻人向城市外围迁移,但大量优质就业机会仍集中在中心区域。
如何平衡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家庭和工作,成为当代深圳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03
跨区通勤族增长
将高铁坐成“地铁”
俏俏有个习惯:每次坐高铁都会留意车厢里的空座位。
“晚上18:40那班车,通常能坐满三分之二。”她说这个数字时很认真,仿佛在守护什么重要的“证据”。
陌陌同样有高铁通勤需求正在扩大的“证据”——早高峰从光明城站到福田站的高铁班次,虽然终点是香港西九龙,但在福田下车的人更多。
“只有周一,去香港西九龙站的人会多一些,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福田站下车的人最多。”陈点也发现,光明城-福田站的通勤队伍越来越庞大,一趟车的人数近300人,在福田上班的光明人数量可观。
陌陌坐的那一班高铁,首发站是广州南,途经南沙北、光明城、深圳北、福田,终点是香港西九龙。
然而,根据12306最新推出的购票优惠,光明城-福田不在优惠范围内,而光明城-香港西九龙则在优惠范围内。
陌陌很疑惑,“明明在福田下车的人更多,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她的疑问,道出了许多光明城-福田通勤族的心声。
深圳北-福田同样在优惠范围内,林华就是享受到了这样的优惠,购买了高铁次票——原价15元的单程票,一次性购买计次定期票,如60次/30天,10块一趟,任意班次都可以坐。
真正地实现,把高铁坐成了“有座地铁”。他只需要预约好班次,刷身份证进站乘车即可。如果预约了但是没坐上车,也可以取消预约,退还次数。期限内次数没用完,还可以退款。
诚然,高铁次票的创新推出,是交通服务理念的重要转变。它不再将高铁定位为单纯的城际交通工具,而是将其纳入城市通勤体系。
目前来看,上班早高峰时期,从光明城站、坪山站、深圳北站到福田站的班次较多,如深圳北到福田站,从上午6:35到10:00,有14趟高铁,平均大约10分钟一趟。
票买起来也比较方便,无需抢票,提前一小时买都相当充裕。然而,同一趟列车,不同区段享有不同政策,这种割裂的服务体验,却让陌陌这样的通勤族感到不解。
除了优惠外,在他们看来,早晚高峰的高铁班次同样需要调整。
陈点认为,现在光明城-福田站的早晚高峰车次太少,希望未来在7点到9点有更多通往福田的车次。
11月初,从福田到光明城站的下班时段班次,调整之后,仅剩下17:35一班车次,只有17点下班的人才能赶得上。
这个决定或许基于运营数据,却忽略了通勤族真实的生活需求。
随着光明区、坪山区居住人口的持续增加,这种跨区通勤需求必将进一步增长。
深圳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决定了多中心发展是必然选择,可以预见,高铁通勤将会成为地铁的重要补充,成为连接这些中心的高效纽带。
对于这些跨区通勤的年轻人来说,每天多花10元,买回的是通勤路上的尊严和舒适。而随着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展,这样的通勤方式或许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我们不是在挑剔,而是在表达一种期待”,陌陌说,她身边越来越多的邻居加入高铁通勤行列,“大家都希望,高铁能真正成为城市通勤的可靠选择。”
备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作者:星辉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星巴克怎么办11-09
- 郑智化清空微博:舆论场“缓冲区...11-09
- 工作群里的“复制粘贴式祝福”:...11-09
- 一个“厂二代”接班一年记:从投...11-09

